精準治污迎接更多“水晶藍”
本網訊 (記者朱星俞 通訊員季銀萍)秋高氣爽,海門天總是那么晶瑩碧藍,如洗過了一樣。昨日,記者從海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連日來,全區PM2.5平均濃度持續保持在一級(優)的行列,全區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海門以系統性思維、科學性舉措、精準性辦法,持續守護這份“水晶藍”。近年來,海門生態環境局推進企業結構性關停、燃煤鍋爐整治、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化工企業整治等,實現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持續減量;推進再生膠、化工產業結構深度治理,先后關停再生膠企業11家、化工企業80家。今年,該局組織編排年度大氣污染治理項目近400項,推進4家重點沿江船舶鋼結構重點企業設施升級改造,累計投入近8000萬元;組織召開現場推進會,為加強重點企業VOCs治理提供可借鑒的試驗經驗,區年度大氣治理任務完成率超過90%。
在治企的同時,海門生態環境局堅持系統治理,打好管控、抑塵、治車、禁燒“組合拳”,堅持有污必治、應治盡治,一個點位一個點位查、0.1微克0.1微克摳。加快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的淘汰工作,截至目前,累計淘汰893輛,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聯合公安、交通等部門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聯合檢查、港口碼頭聯合檢查等;全力加強空氣質量異常應急管控,壓降污染排放;開展夏季臭氧管控,專項檢查重點VOC企業;開展空氣站點周邊專項執法、廢氣活性炭吸附設施專項執法、鑄造行業環保專項執法、大氣管控等專項執法行動,堅持嚴查大氣污染環境行為,不留“暗門”、不開“天窗”,今年來累計立案處理185個涉氣環境違法行為。
在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方面,海門生態環境局構建“大數據+高科技+智能化”大氣環境監管模式,充分利用省控站點、衛星遙感等多源數據,結合第三方技術力量,以社會福利院、會展中心空氣省控站點周邊5公里大氣污染源規范達標為重點,采用無人機、大氣走航車等開展“天地一體”立體監測,為現場執法提供數據支撐。此外,海門生態環境局強化問題整治,壓減源頭污染,以“網格化”賦能鄉鎮治氣模式,實現區鎮站點全覆蓋,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以部門、街道聯動,聚焦揚塵管控、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稈禁燒等重點區域、重點時段,不打招呼、直奔現場,開展常態化檢查、巡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找準問題、整改落實到位,確保人員走下去、問題查出來、大氣有改善。
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實。海門生態環境局將繼續強化使命擔當,緊盯重點、精準識別、分類整治,在鞏固現有成效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力度,推動大氣環境整治措施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