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布洲->科普
新華全媒+|專家解讀“天宮課堂”上有趣的實驗
想知道“天宮課堂”哪些實驗最受青少年的喜愛?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10-14
遠古火星地下或存在大量微生物
法國研究人員發現,遠古時代的火星地表以下或許有大量微生物存在,但它們的存在改變了火星氣候,并因此導致自身滅亡。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10-13
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正式開講
10月12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三課在中國空間站正式開講并直播,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進行太空授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也是中國航天員第四次進行太空授課。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10-13
你知道萬米深海下有什么嗎?
科考船發動機一旦轟鳴,神秘的深海不再是“夢想和遠方”。2020年、2021年,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牽頭組織科研單位前往“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分別完成了“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海試和科考應用任務。21次萬米下潛,見證了我...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10-08
2022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九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在京舉辦
論壇邀請熱心科普且擁有豐富科普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的院士專家,圍繞推動科普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和構建大科普格局做主題報告。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10-08
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
29日,作為2022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九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開幕式主要環節之一,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頒獎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30
影響青藏高原碳氮循環主要因子發現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包括水土保持、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氣候調節以及碳匯等,但近年來因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的影響,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9
“鯤龍”AG600M圓滿完成投汲水重大試驗
2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鯤龍”AG600M,以全新消防涂裝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航空工業副總經理何勝強表示,本次試驗的成功,標志著AG600M滅火機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的進展,項目研制向實戰化應用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后續連續...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9
星空有約丨27日木星沖日 可賞“最亮的木星”
9月最令人期待的天象即將上演。天文科普專家介紹,27日天宇將迎來一次木星沖日。這次沖日時,木星正好運行至近日點(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點)附近,這意味著木星距離地球更近,看起來也更大、更亮。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7
新華全媒+丨現場直擊長江江豚科考
繼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后,第4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正在進行。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6
原創動畫|秋分節氣知識科普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第四個節氣。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6
“科創筑夢 助力‘雙減’——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解讀”系列課程視頻今日上線
當前,掌握科學知識、參加科學實踐不斷豐富著青少年課余生活,科學教育也成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內容,對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5
“中國天眼”探測到快速射電暴密近環境的動態演化
我國科學家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一例位于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開展了深度觀測,首次探測到距離快速射電暴中心僅1個天文單位(即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的周邊環境的磁場變化,向著揭示快速射電暴中心引擎機制邁出重要一步。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25
北京市科協舉辦科普工作調研座談會
9月15日,北京市科協舉辦科普工作調研座談會。北京市科協黨組書記沈潔帶隊到中國古脊椎動物館、北京天文館調研,并主持科普工作調研座談會。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19
科普視頻創作者張辰亮:孩子看了視頻想當科學家是我最開心的事
今年34歲的張辰亮是中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中心主任,也是社交平臺上的熱門科普視頻創作者之一,因以幽默的風格解答網友各種“疑難雜癥”而出名。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19
神經機器人系統解碼帕金森病行走障礙
利用新的神經機器人平臺和電極測量,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解碼了帕金森病是如何導致患者大腦失調,損害其行走等運動能力的。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13
走近大科學裝置|探訪“人造太陽”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學島,主要從事高溫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及相關高技術研究和開發,以探索、開發、解決人類無限而清潔的新能源為最終目的。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8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5組衛星
9月6日12時1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5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7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取得系列成果
已觀測到近百個太陽爆發活動,首次在軌獲取太陽Hα譜線精細結構、進一步試驗我國新型衛星技術……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6
我國科學家實現哺乳動物完整染色體重排
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哺乳動物完整染色體重排。這一成果有助于深入認識染色體大規模重構對哺乳動物生長發育、繁殖演化等的影響,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新突破。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6
一“碳”究竟丨什么是水光互補電站
水光互補電站設計具有多年調節特性,可平抑光伏發電的波動性和隨機性。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5
一“碳”究竟丨什么是藍色碳匯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碳達峰”“碳中和”逐步成為全球共識。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5
一“碳”究竟丨什么是飛輪儲能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9-02
“雙碳”背景下,發展清潔能源效益廣泛
新能源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一大“強將”,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30
煉油行業:節能降碳
“雙碳”目標的提出,使得碳排放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煉油行業總量大,能耗高,總碳排放量大。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30
零碳技術:二氧化碳捕集生產小蘇打
基于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選擇,CCUS技術是目前能夠實現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實現火電、水泥、鋼鐵等工業過程低碳排放的關鍵技術。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29
現代煤化工清潔高效的關鍵技術——碳一化工
以傳統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為能源的現代工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作為化工行業重要的碳排放領域,煤化工是未來重點的改造、升級產業。對此,現代煤化工應運而生,其以煤氣化為基礎,基于合成氣催化轉化,有利于污染物集中脫除和治理,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29
現代玉米雜種優勢群 遺傳演化的基因組學基礎被發現
玉米單產水平的提升主要取決于父、母本雜種優勢群的持續改良和配組方式的優化。然而,現代育種過程中父、母本雜種優勢群的遺傳改良規律及其基因組學基礎尚不清楚。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25
專家解答上海近期極端高溫天氣成因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今年上海的夏天,那就是“熱”。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22
生物工程師造出仿生超級三維相機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工程師開發了一類新的仿生3D相機系統,可模仿蒼蠅的多視圖視覺和蝙蝠的自然聲吶感應,從而產生具有非凡深度范圍的多維成像,還可以掃描盲點。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22
國內最大集裝箱超算中心正式接入“中國算力網”
武漢超算中心首期算力將達到50P,整體按照200P算力進行規劃設計,是光谷科學島起步區的引爆項目。武漢超算中心負責人羅慶介紹,50P算力,相當于10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算力,其技術底座是由數萬核鯤鵬處理器內核以及數千張加速卡構成。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9
從“手鏟釋天書”到“慧眼覽古幽”——科技考古面面觀
一把洛陽鏟,縱橫考古界的“泰斗級”工具,于泥土之間可打出數米的深孔;一顆遙感衛星,飛行于浩瀚蒼穹,可拍攝跨越山川河海的圖景。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9
星空有約丨別錯過:英仙座流星雨13日迎來極大
天文科普專家介紹,全年最適合觀測的英仙座流星雨將于8月13日凌晨迎來極大。雖然恰逢滿月,明亮的月光會淹沒稍暗的流星,由于該流星雨流量大,仍可能有一些較亮的流星出現,喜歡流星雨的發燒友不要錯過。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2
人肌肉基因首次插入面包酵母DNA
荷蘭研究人員成功將人類肌肉基因插入面包酵母的DNA中,這是科學家首次將如此重要的人類特征植入酵母細胞,得到的人源化酵母模型,可作為藥物篩選和癌癥研究工具。相關論文發表于《細胞報告》雜志。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2
世界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試驗線竣工
“紅軌”是迄今為止建成的世界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系統工程試驗線,試驗線的建成標志著一個安全、便捷、高效的中低速、中低運量的新制式軌道交通系統誕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1
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8月9日12時11分,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將搭載的泰景一號01/02星和東海一號衛星共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11
立秋丨煩暑郁未退,涼飆潛已起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08
新華全媒+丨一分鐘了解臺風
今年第5號臺風“桑達”、第6號臺風“翠絲”相繼生成。氣象分析指出,8月還有臺風在醞釀中。臺風是怎樣形成的?在臺風來臨前,居民需要做哪些準備?臺風來臨時如何避險?記者專門請教了氣象專家,進行科普。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08
古高度定量重建技術揭秘青藏高原“長高史”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雖然科學考察已經取得了不少新發現,但是人們對這片雪域高原的了解還遠遠不夠。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03
光譜識別+智能分揀,助棉田擺脫“白色污染”
7月的新疆阿克蘇市,盛夏的烈日分外灼人,在一望無際的棉田里,李振業的衣襟早已濕透,但是他卻毫不在意。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8-01
智能制造為中國高鐵“添翼”
近日,濟鄭高鐵濮陽到濟南段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建設。為加快建設進度,施工方中鐵三局國內首創,將裝配式蓋梁智能建造技術用于高鐵建設領域,使高鐵建設“如虎添翼”,標志著我國高鐵智能建造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7-29
6634份,江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首批種質入庫
經過6個月的試運行,7月25日,江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質庫)正式啟用。該庫作為國內首個實現自動化存取的現代化種質資源庫,將為江西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特別是瀕危種質資源的長期安全保護發揮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7-29
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發射看點
作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的第二個艙段,問天實驗艙將為空間站帶去哪些新裝備?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會迎來怎樣的變化?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7-28
碳中和食品:舌尖上的“雙碳”解決方案
什么是碳中和食品?碳中和食品的營養價值會不會降低?為什么要推出碳中和食品?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7-28
《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自支撐異質雙金屬磷化物陣列實現堿性鹽水電解制氫
隨著日益增長的低碳減排需求,氫能受到廣泛重視,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是目前眾多氫氣來源方案中碳排放較低的工藝。電解水技術主要由陰極氫析出反應(HER)和陽極氧析出反應(OER)組成。
閱讀全文 >>
發表于:2022-07-26
韩日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