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正:最大程度復原文藝巨匠的“神韻”
??中國國家話劇院首部原創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輪演出收官。該劇以歷史事件中真實的文藝家們為劇中角色,還原抗戰文藝歷史和文藝家們的真實狀態,用戲劇理解抗戰文藝精神,呈現那個時代文藝家們用文藝的方式支持抗戰的壯麗畫卷。
??《抗戰中的文藝》造型設計陳敏正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說到:“對于人物造型的塑造,不僅要做到容貌相似,更要最大程度復原文藝巨匠的神韻?!?/p>
??陳敏正擁有幾十年影視劇、舞臺劇的造型設計經驗,此次接受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的邀請加入《抗戰中的文藝》主創團隊,也是充滿了挑戰。陳敏正表示,需要深度理解劇本,將造型設計與演員表演狀態、舞臺裝置形式相結合。此次做文獻話劇造型設計也是一種新的嘗試,資料要找得非常詳實,人物定位要精準。陳敏正坦言,正是由于前期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才能為每個角色的造型塑造注入靈魂。
??《抗戰中的文藝》將裝置影像藝術與話劇本體藝術相結合,打破“影像”與“舞臺”的結界,給予觀眾有別于以往的觀劇體驗。陳敏正介紹說,這是話劇《抗戰中的文藝》的一大亮點,對于造型設計來說也是難點,需做差異化處理。影像部分造型設計需要滿足鏡頭拍攝演員特寫的要求,所以服裝及妝發局部要更加寫實,并運用不同的毛發制作方式以及影視化的造型手法呈現效果。在現實舞臺上演員與觀眾有一些空間距離,演員的服裝尤其是長袍會做放大化處理,相對夸張一些,讓觀眾在一定的觀劇距離下看起來真實且有存在感。
??據悉,《抗戰中的文藝》將于11月全網線上演播,劇中涉及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漢、夏衍、歐陽予倩、洪深、聶耳、冼星海、丁玲、張瑞芳、舒繡文、白楊、秦怡等幾十位文藝名家,展現了左翼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藝術樣式,以當代舞臺語匯,集中展現抗戰時期中國文藝的精神和力量,在光與影、演與歌的詮釋中,共同追憶崢嶸歲月,致敬為中國自立自強做出貢獻的文藝先輩。(文/郭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