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古船“長江口二號”出水的“奮力”輪,海門造!
本報記者俞蘇華 陳朗 通訊員李瑞瑞
11月21日,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在長江口水域成功實施整體打撈。其中參與實施打撈任務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由招商工業海門基地建造。
作為全球首艘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有何獨特之處?
據了解,“奮力”輪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共同設計。該船主尺度長130米,寬34米,型深9米,設計吃水6米;最大特點是船兩端設有同步提升裝置,在船中部開口,自帶一個長56米、寬20米的月池。
本次古船整體打撈遷移項目采用了“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又被稱為“世界第五代打撈技術”,即在沉船下的河床里打入22根全鋼結構的弧形梁,形成一個長51米、寬19米、高9米的弧形沉箱,每個弧形梁的頂部搭建威力強勁的隧道盾構掘進裝置,可以從古沉船底部快速掘進,擊穿江底厚厚的泥沙甚至巖石雜物,最終把預計重達8000余噸的船體和水下考古遺址全部“兜住托起”,實現打撈物+周邊環境物(水、沙、文物等)的“全方位”打撈。
“奮力”輪的主要任務就是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平穩安全提升至月池內并順利將其護送至船塢,同時完成原本需要3條船才能完成的提升、運輸、進塢三項作業任務?!盀榱舜_保將沉箱穩穩地從河床底部提升至月池內,‘奮力’輪上設置了46臺液壓鋼絞車,可提供8000余噸的提升力?!薄皧^力”輪項目經理陳伶翔介紹。
建成這款“重量級”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招商工業海門基地沒少花心思。起初,“奮力”輪設計的定位錨機位置布局不甚合理,在船舶拖曳、拖行期間會產生干擾,影響到作業。為此,招商工業海門基地對絞車、加強件等部件進行了重新修改,以提高作業效率。
“奮力”輪懷抱古船抵達船塢后,需要將船體撤出船塢。
原本的設計方案是將輪船的尾部中間切割出一個豁口,并將切下來的船體部分切散運走,再將“奮力”輪拖離船塢,但這就意味著被切下來的部分只能報廢處理。招商工業海門基地反饋相關意見后,方案進行了改進——將船尾部要切除的部分做成整體,與其相鄰的艙室進行了加強和封閉修改,工程人員可利用輪船本身的提升裝置,將切割下來的部分整體提升,并最終將尾部分離下來的整體部分越過古船頂部,實現“奮力”輪與古沉船的分離。
為了保證尾部切割后船體結構的穩定性,在月池靠近船尾的部分,招商工業海門基地還加裝了一處橫梁,這樣即使在船尾中部被切割分離后,輪船的整體結構還是一個封閉的框架,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防止發生船體斷裂等意外情況。
秉持著“匠心”精神,招商工業海門基地從3月18日開工建造,7月15日就將船只從基地的3號碼頭編隊解纜起拖,順利護送至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橫沙基地碼頭,建造時間只用了118天?!拔覀冋猩坦I海門基地CMHI275項目組和上海打撈局建造組同心協力,共同克服了很多困難,且得到了中國船級社和上海、南通兩地海事部門的全力支持,最終確保項目提前一個半月交付?!标惲嫦韪嬖V記者,“‘奮力’輪的建造完成也為今后同類型整體遷移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開辟了新方法,樹立了整體遷移技術的新模式?!?/p>
幾天后,“奮力”輪將帶著古船駛入楊浦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開啟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新階段。